絲竹和鳴越海峽——臺灣青少年在津交流展現國樂之美
新華社天津7月26日電(隋福毅)在2024天津國際少兒藝術節的舞臺上,一抹鮮艷的“紅”吸引了臺下觀眾的注意。磚紅色的樂器與紅色上衣相得益彰,洪佩珍款款走來,展開雙臂,向觀眾鞠躬致意后,開始了表演。
65歲的洪佩珍是臺灣大中青少年國樂團的團長。這次,她帶領國樂團的5位成員參加此次少兒藝術節。
臺灣大中青少年國樂團在活動現場合影(7月25日攝)。新華社發
“我們帶來的曲子是臺灣民謠組曲。牛犁歌、丟丟銅仔、望春風、採茶歌……都是特色曲調,我們希望將最美好的東西傳遞給大家。”洪佩珍介紹道。
舞臺上,他們以揚琴作彈撥,以絲竹作管弦,以二胡作弦樂,再輔以大提琴演奏低音旋律。整個團隊配合默契,帶給觀眾一場視聽盛宴。
“國樂的魅力在於它能直抵人心。國樂是中華民族藝術的根基,也是中華兒女同心共賞的樂章。因此,我們相信能獲得觀眾的喜愛。”洪佩珍說。
臺灣大中青少年國樂團自2002年成立以來,一直秉承著教育與推廣國樂文化的宗旨。樂團的表演充分體現了“在傳統中創新,在樸實中升華”的藝術理念,其足跡遍布日本、澳大利亞、意大利、奧地利和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臺灣大中青少年國樂團在舞臺上演奏(7月24日攝)。新華社發
“對於發展國樂來說,我們在向外傳播的同時,更需注重向內求索。”洪佩珍說,“我亦如此教育孩子們,選擇學習國樂,不在於加持外在的虛飾,而在於培養內心恆久的堅守。”
15歲的傅雲柔,學習二胡有八年之久。在巡演的歲月裡,她無數次在演出落幕后,被觀眾的歡呼聲觸動。她感慨地說:“我渴望能讓更多人領略到二胡的動人魅力,將國樂傳播出去。這就是我學習二胡的價值和意義。”
今年是傅雲柔第二次參加天津國際少兒藝術節。她表示,藝術節最吸引她的地方,在於它提供了與各地小朋友進行藝術交流的機會。“我們對藝術的理解是相通的,大家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表演,播下一顆增進彼此理解和友誼的種子。”
臺灣大中青少年國樂團成員吹奏橫笛(7月25日攝)。新華社發
正如傅雲柔所願,此次天津之行,她又交到了許多新朋友。她興奮地說:“我們約定,三年之后再次回到這裡相聚。”
看著眼前的孩子們因藝術節而結緣,洪佩珍滿是欣喜。“藝術是最純粹、最美好的事物,因交流而升華。”她說,“此次收到來自大陸的邀請,我感到十分幸福。當然,我們也衷心期待大陸的朋友能夠來到臺灣。”
本次藝術節的主題為“和平·友誼·未來”。“我們希望以國際兒童藝術節為平臺,培育更多文化小使者,做友誼種子的播種人。”華夏未來文化藝術基金會負責人說。
臺上,國樂之聲悠揚而起,音符如流水般流淌。臺下,絲竹和鳴的聲音仿佛能夠跨越海峽,傳遞無盡的美好與情感。(參與採寫:實習生董宇欣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