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缺電究竟是誰之過?
位於臺灣屏東恆春的臺灣第三核能發電廠(以下簡稱“核三廠”)1號機組歷經40年運轉后於近日停機,退出供電行列。臺灣《遠見》雜志近日公布“臺灣能源轉型大調查”顯示,有91.8%民眾表示擔心核三廠1號機組除役后出現缺電危機,當中有73%的民眾表示非常擔心﹔臺灣未來若出現缺電危機,91.3%的民眾認為是民進黨當局政策規劃有問題。
反復橫跳
核三廠1號機組停機,核能供電佔比將從原先的6.3%下降至3%左右。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上臺時,曾承諾2025年達成“非核家園”。按照規劃,臺灣核能發電將於明年底前退場。
島內各界普遍擔憂,少了核電這個基載電力后,臺灣面臨的能源短缺問題將加劇。例如,核三廠1號機組停止運轉,就讓臺灣出現約95萬千瓦的電力缺口。不僅僅老百姓害怕缺電,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等知名人士近期陸續發聲,認為“核能不是敵人,地球暖化才是全民公敵”,呼吁臺灣各界重新思考能源轉型。
或許感受到了壓力,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日前接受日本媒體專訪,放風說“2030年后重新考慮使用核電”。但隨后臺行政機構火速澄清表示只是“誤會”,讓外界一頭霧水。
民進黨高層談及能源政策時反反復復,早已引發外界不滿。臺立法機構副負責人江啟臣質疑,民進黨之前強調2025年實現“非核家園”目標,臺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一度說可考慮核能延役,后來又改口,而現在卓榮泰又說可以討論,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到底是什麼?這要給臺灣民眾與產業一個切實交代。
引爆民怨
新竹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指出,核三廠1號機組停轉后,停電風險隨之大增。臺灣《聯合報》評論文章指出,近期臺灣跳電、停電頻傳引爆民怨,戳破民進黨“能源轉型成功”“臺灣不缺電”話術。
今年7月以來,臺北、高雄、桃園、臺南等多地頻發無預警跳電。其中,金門近日發生全島大停電,交通信號燈癱瘓,室內照明、空調也停擺。同一天,桃園機場也發生停電,航班信息無法顯示。
為穩定供電,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稱已備妥新增電源,由天然氣發電填補缺口。這種安排看似環保,但引發島內民眾新的擔憂,即發電成本上升導致電價再漲、火力發電增加導致空氣污染加劇等問題。
中國國民黨民意代表吳宗憲直言,若調漲電價將引來高通貨膨脹,難道要等一碗鹵肉飯賣100元新臺幣才討論重啟核電嗎?民眾黨民意代表張啟楷表示,核三廠作為低碳排放的能源來源,對減少臺灣碳排放做出了重要貢獻。相比燃煤和天然氣發電,核能發電在碳排放方面具有顯著優勢。核三廠1號機組40年間共發2780億度低碳電力,相當於35.6萬座臺北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。
暴露馬腳
在人工智能熱潮推動半導體需求激增的大環境下,預計到2033年,臺灣用電量將平均每年增長2.8%。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重要一環,臺灣能源短缺問題愈發受到關注。吳宗憲表示,每年能源需求都在增加,即使2030年重啟核電也根本來不及。
有人說,臺灣缺不缺電本是數學問題,民進黨非要操作成政治問題。2025年“非核家園”作為民進黨重要政見,過去成為蔡英文當局不能質疑的禁區。中國國民黨民意代表李彥秀諷刺說,卓榮泰一席話暴露馬腳,不但戳破了民進黨長期“不缺電”的謊言,更踢翻了民進黨過去長期“反核”的意識形態“神主牌”。
現實給了綠營政客大大一巴掌。臺灣陷入供電不穩、電價更貴、減碳更難的困境,是誰之過?答案再明顯不過。不僅如此,民進黨當局上臺8年多以來,臺灣不僅缺電,缺水、缺地、缺工、缺人才等問題也未見好轉,中間還再添缺蛋、缺藥問題,引發島內民怨。
這一切,說到底都是民進黨當局為謀取一己私利,隻顧政治惡斗、罔顧民生需求的惡果。
中國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批評說,要告訴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民進黨當局高官,臺灣民眾已經意識到,民進黨隻會爭斗、不會施政,才是臺灣真正的大災難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